
全国政协委员、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两会特别节目,就中国经济新方位等热点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陈昊明/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佟明彪)3月11日,“中经两会之夜”访谈栏目邀请到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就“中国经济新方位”进行了解读与讨论。两位嘉宾认为,“新方位”是“新常态”的延伸,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到达了触底的新时间点。另一方面是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已经站到了一个高贡献率的新位置。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触底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新方位”是“新常态”的一个具体阶段,更强调具体的时间节点。
他解释道,从2010年到目前为止将近7年的时间,中国经济总体上是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回调态势,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新常态”。而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在2017年开始触底,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平台,这就可以理解成是“中国经济新方位”。
裴长洪也指出,“新方位”是对经济“新常态”的一种延伸思考,要思考在经济中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改善经济质量、调优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动能。
中国已站到了对世界经济增长高贡献率的新位置
裴长洪认为,“新方位”可以理解成是一个“空间”概念,也就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高贡献率的新站位。他解释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增量的一半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2016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是30%。
“我相信这样的增量会一直维持在这个数值左右,甚至会更高。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世界经济空间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定位、站位确实不一样了,特别是美国退出TPP,在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上扬的情况下,中国是高举贸易投资自由化这面旗帜,而且要继续坚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潮流,所以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这样的站位是‘新方位’。”裴长洪如是说。
刘世锦也表示,从全球经济格局来讲,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很大,到目前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没有完全起来,而中国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我们放缓的速度放在全球范围看还是相当高的,还是排在前面的。中国经济的体量、规模在全球范围来讲是非常大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上升。
(责任编辑:刘朋)